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2019專題改版
>>
2021專題簽發(fā)欄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
艾黎與山丹培黎工藝學校
來源:中國張掖網
2021年04月29日 10:35
1941年,積極參與中國工合運動的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在陜西雙石鋪創(chuàng)辦了培黎工藝學校。他的戰(zhàn)友喬治·何克擔任培黎工藝學校第十任校長。
1943年春,國民黨政府加緊封鎖陜甘寧邊區(qū),艾黎和何克被國民黨指控為親共危險分子。國民黨中央政府解除了艾黎中國工業(yè)合作社的職務。陜西省寶雞的國民黨軍政當局脅迫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學生加入三青團、國民黨和青年軍,何克因勸部分學生逃匿躲避被指控是破壞青年從軍運動,受到傳訊拘禁。1943年,經與有關方面協(xié)商和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同意,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遷至山丹縣。1943年12月25日,第一批學員到達山丹,學校更名為山丹培黎工藝學校。學校將山丹城內東南隅廢棄的發(fā)塔寺作為校址,在中山街龍家院子租用幾間房子做為學校的臨時住地。艾黎帶領師生一邊維修建設校舍,一邊安裝機器設備,教學活動逐步展開。
山丹培黎工藝學校的辦學形式是半工(農)半讀,艾黎為學校提出“手腦并用”“創(chuàng)造分析”的辦學宗旨,倡導學校師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育“能適應任何艱苦環(huán)境的實踐人才”,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艾黎邀請英籍地質專家布萊思·哈蘭(中國名:韓博能)和西北地質調查所專家郭宗山為指導,由學生參加對山丹和鄰縣進行勘察,做到開發(fā)建設,勘察先行,避免盲目。1945年,學校地質測繪組成立,到1946年底,掌握了臨澤、張掖、民樂、永昌、山丹等縣的自然資源,在此基礎上還建立了20多個專業(yè)學科,不僅為生產提供了所需原料,還為當?shù)亟洕ㄔO奠定了一定的科學基礎。
艾黎根據測繪組對山丹自然資源的調查,結合教學內容,4年中相繼辦起了動力、制毯、紡織、針織、縫紉、制扣、玻璃、造紙、陶瓷、印刷、化工、皮革、鑄鐵、冶煉、機械、制糖、運輸、碾米、制粉、畜牧、煤礦、農場等27個校辦工廠(場),這些工廠(場)的機器設備,大部分是從當時一些先進工業(yè)國家引進的。學校聘請一些有專長的國際友人任教師,聘請技術工人為骨干,工廠(場)的工人也是從全國17個省和甘肅省19個縣來培校上學的學生。這些校辦工廠(場)生產出來的產品,如紐扣、布匹、毛毯、毛衣、襪子、毛巾、圍巾、玻璃器皿、陶瓷用具、紙張、皮革、肥皂、墨水、粉筆、食糖、糧食、蔬菜、豆芽、豆腐等,能基本保證學校自給或半自給,有的還在市場銷售?!按祟惉F(xiàn)代化工業(yè)雛形,在山丹,乃至整個河西走廊都是第一流的?!背蔀樯降がF(xiàn)代工業(yè)的啟蒙。
學校開設機械制圖、薄記、算學、工業(yè)常識、理化基礎、醫(yī)學、經濟地理、歷史、國文、英語等課程。除聘用有吃苦精神的中國大學畢業(yè)生擔任教師外,艾黎還通過聯(lián)合國善后救濟總署等國際友好團體聘請了一批外籍教師。專業(yè)技術課大都由外籍教師授課,同時還聘用部分工業(yè)企業(yè)中的技術工人來學校實習場地擔任指導師傅。先后有20多位外籍教師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英國、日本、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其中新西蘭最多。他們不計報酬,在物質生活非常艱苦的山丹從事探索創(chuàng)造性教育工作。
隨著事業(yè)的發(fā)展,學校建起山丹第一座西醫(yī)醫(yī)院,第一眼半機械化采煤礦井,在四壩灘建起以農為主、農牧并舉、兼營小型手工業(yè)的實習基地和生產單位,用拖拉機開墾與耕作,山丹歷史上出現(xiàn)了最早的機械化農業(yè)。
1953年,學校由西北石油管理局接管,東遷蘭州,更名“蘭州培黎石油技術學?!?,艾黎任名譽校長。山丹培黎工藝學校始終堅持產教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既讓學生能夠直接將所學技術和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從中提高技術技能,又能從事直接生產,解決學校物質匱乏的問題,改善師生工作、學習、生活條件。不僅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能吃苦、講實干的技術人才,還將工業(yè)文明引入貧窮落后的山丹和河西走廊。
艾黎在山丹培黎學校的辦學,對當時山丹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產生重要影響。實踐教育中各種現(xiàn)代機械的使用,打破了落后封閉的局面,為山丹社會帶來近代化的氣息;學校獨特的教學理念,在直接教育學生的同時,也間接影響了周邊人們教育思想的轉變,促進著山丹教育的進步;來自國際國內具有進步思想和技藝的教師,給山丹帶來了先進的思想和技術?!霸诋斈昶浜蟮纳降こ霈F(xiàn)培黎學校,不亞于一場啟蒙運動!”“可以說完全像在山丹創(chuàng)辦的培黎工藝學校那種辦學的方法,以前在中國還是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