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qū)
>>
高臺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來源:張掖市融媒體中心
0
人參與互動
2023年03月30日 09:51
中國張掖網高臺訊 3月29日上午,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一行前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檢查指導工作。近年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針,建設紅色家園、建強紅色陣地、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多渠道、全方位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基本國情教育、革命歷史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加強學習教育,提高政治站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思想基礎。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紀念館發(fā)展,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并常常將統(tǒng)戰(zhàn)、民族宗教方面的理論政策知識納入理論中心組學習和干部職工集體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干部職工政治站位,使全館同志充分認識到創(chuàng)建全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是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深入發(fā)展,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促進民族工作協(xié)調發(fā)展的務實舉措。同時,在醒目位置制作民族團結宣傳牌18塊,景觀宣傳牌2塊,在館內電子屏幕播放民族團結宣傳標語,并將創(chuàng)建工作納入各科室和黨員干部職工績效考核體系,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為創(chuàng)建工作打牢堅實的思想基礎,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做靚紅色名片,講好紅色故事,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搭建特色教育平臺。在館內為參觀觀眾開展以敬獻一次花籃、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看一部反映西路軍精神的影片、聽一個西路軍人物故事、參觀一次廉政展覽、聽一次報告會為主題的“六個一”活動,策劃推出了“紅歌快閃”“開學第一課”等一系列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生動感人的宣傳教育活動。持續(xù)開展流動展覽“四進”活動150多場次,與省內外紅色展館聯(lián)合開展“偉大歷程·輝煌成就”“紅四方面軍女紅軍展”等線上線下專題展覽90多場次,開展紅色文化“七進”活動240多場次。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網上紅館”,選派優(yōu)秀講解員為省內外國家機關、部隊、學校、社區(qū)、鄉(xiāng)村、企業(yè)及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開展紅西路軍英雄事跡宣講活動,通過《甘肅黨建》平臺為全省95萬多名黨員講述西路軍故事,加大對紅西路軍中的少數(shù)民族及營救紅西路軍戰(zhàn)士的少數(shù)民族、愛國人士故事的宣講力度,講好民族團結好故事,不斷強化各族人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價值取向,累計受眾人數(shù)達390萬人次。
挖掘紅色資源,豐富宣教內涵,為鑄牢中華民族共 同體意識奠定堅實基礎。在創(chuàng)建全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的同時,紀念館對現(xiàn)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科學梳理、歸納,對紅色文化本身所承載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民族價值進行系統(tǒng)性的深度挖掘。與有關單位合作出版了《血沃河西》《祁連傳奇》等系列叢書,收集了《驚沙》《祁連山的回聲》等多部以紅西路軍征戰(zhàn)河西為體裁的影片。創(chuàng)新理念,變“簡單說教”為“沉浸滲透”,創(chuàng)作了情景詩《紅色足跡》、音舞詩畫《豐碑》、民族團結故事《讓革命的種子在民族團結的陽光下生根發(fā)芽》,推出了董振堂的書箱、楊克明的書箱、王泉媛找黨齡、符澤攀的海螺號等一批有溫度、有思想、有質量的紅色故事,打造了《堅守》《守望》《董振堂的書箱》等一批主題突出、內涵豐富、富有時代性和感染力的微黨課,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度和厚度。同時,與河西學院紅西路軍研究院加強交流合作,重點挖掘了紅西路軍和營救紅西路軍戰(zhàn)士的民族宗教人士及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經典實例,并全面系統(tǒng)深入開展學術研究,以此推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創(chuàng)建工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基礎。(王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