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掖網民樂訊 “我自加入工會后,就獲得了健康體檢、關懷慰問等各種好事實事,‘娘家人’的關懷真的很貼心、很暖心,這種有家的感覺真好!”這是近期民樂縣美團外賣快遞員張繼坤加入工會后的切身感受。如今,在民樂大地上,越來越多的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像張繼坤一樣加入了工會組織,感受到了“娘家人”的親切關懷和“家”一樣的溫暖。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樂縣總工會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傾心傾力做好職工維權服務工作,將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作為重點服務、關心對象,不斷探索新就業(yè)形態(tài)建會入會新路徑,積極推動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當好職工群眾信賴的“娘家人”“貼心人”。
“愛心驛站”暖流涌動
新經濟催生新業(yè)態(tài),新業(yè)態(tài)帶動新就業(yè)。近年來,隨著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的大量涌現,民樂縣總工會適時調整服務思路,按照“工會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務實高效”的模式,大力推進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權益,改善勞動環(huán)境,讓更多的勞動者享受黨委和政府的關懷,共享經濟發(fā)展成果,不斷提升廣大勞動者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位于民樂工業(yè)園區(qū)的戶外勞動者驛站,溫馨整潔的大廳里,微波爐、飲水機、桌椅、應急醫(yī)藥箱、手機充電排插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隨時方便環(huán)衛(wèi)工人、綠化工人、快遞員、交警等戶外勞動者在緊張的勞作之余在這里得到片刻的休息,良好的環(huán)境和服務也讓該驛站被全國總工會評為了“2021年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在走訪的過程中,記者看到了路過休息的貨車司機湯寶,他告訴記者,“勞動者驛站和樂民新城客運中心新建的司機之家,為我們提供了休息、洗衣、淋浴、洗漱、平價餐飲、免費網絡、應急救援等暖心服務,讓奔波在外的貨車司機能夠‘喝口熱水、吃口熱飯、睡個安穩(wěn)覺’,極大地方便了我們貨車司機,讓我們有了一種家的感覺。”
通過持續(xù)開展“工會進萬家·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溫暖行動”,該縣目前已打造高標準的新就業(yè)勞動者驛站11個。戶外勞動者驛站的建設和使用打通了服務戶外勞動者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辛苦的戶外勞動者們從中受益、感受到體貼和溫暖,新就業(yè)形態(tài)職工歸屬感不斷增強,凝聚和傳遞了社會正能量,營造和引領了關愛、尊重戶外勞動者的良好社會氛圍和文明新風尚。該縣總工會副主席趙謖普說,“通過開展‘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平安保障、送工作崗位、送技術技能、送溫暖關愛’等系列服務活動,及時幫助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工會組織的關愛送到了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的心坎上。”
“文化陣地”日趨完善
近年來,民樂縣著眼于滿足職工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按照“會、站、家、室”一體化建設要求,創(chuàng)新宣講載體,打造“工字”品牌,提升文化陣地標準化水平,高標準新建省市級示范性職工之家5個,持續(xù)加強以職業(yè)道德為重點的“四德”教育,大力新建職工書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車間、進班組,用先進文化引領職工,讓“以文化人”更有溫度,讓服務職工更有底氣。
甘肅銀河食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生產豆類系列食品、真空凍干系列蔬菜等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yè),公司近年來特別注重企業(yè)文化和職工文化建設,以讓員工感受“家”的溫暖為落腳點,全力做實做優(yōu)工會工作,把工會組織建成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讓員工有“家”可歸、有“樂”可享,凝聚起了推動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在采訪中,記者見到了正在活動室打乒乓球的公司職工穆海明,他告訴記者,“下班之后,我們經常來職工之家活動,可以打乒乓球、打臺球,也可以鍛煉身體、看看書,既豐富了我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增進了員工間的溝通交流,也可以緩解日常的工作壓力,實現勞逸結合,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近十年來,全縣各級工會組織持續(xù)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通過開展“工會主席講黨課”“勞模大講堂”等活動,推動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進企業(yè)、進車間、進班組;每年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紅五月”系列活動,舉辦“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活動,覆蓋全縣職工群眾6萬余人;廣泛開展職工文體活動,建成職工書屋36家,培育了向上向善的職工文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打造了全省首個勞動主題公園,建成勞模工匠展廳2個。
“愛心幫扶”助難解困
作為廣大職工貼心的“娘家人”,民樂縣總工會積極建立職工權益長效保障機制,通過“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等多種形式,為廣大困難職工遮風擋雨,增強自立自強意識和內生發(fā)展動力,從而助力困難職工走出生活的“沼澤地”。
今年44歲的楊菊蓮作為一名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同樣她也是全家的“頂梁柱”,由于丈夫常年生病,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大學,各種開銷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民樂縣總工會積極建立困難職工幫扶救助檔案,通過助學助困等方式,累計補助資金1.5萬元,幫助該家庭逐步走出了困境。楊菊蓮說,“老公常年生病,加上還有兩個娃娃要上學,經濟負擔很重,工會了解到情況后,及時給我們送來了幫助和溫暖,解決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p>
民樂縣各級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用心用情,讓和楊菊蓮一樣的職工,有了依靠和面對生活的底氣。作為黨聯系職工的橋梁與紐帶,作為職工的“娘家人”,民樂縣工會干部撲下身子,扎實做好服務基層、服務職工的工作,實現了應建盡建、應幫盡幫,先后實施了生活、助學、醫(yī)療、就業(yè)等幫扶舉措,開展了“一戶一策”差異化、個性化幫扶服務,建立常態(tài)化職工慰問機制,深化工會“四送”品牌活動創(chuàng)建,幫助困難職工早日擺脫生活困境。該縣總工會副主席趙謖普說,“‘十三五’以來,我們按照‘春夏秋冬都有愛,急難愁盼記心間’的服務理念,先后投資1100多萬元,幫扶救助困難職工5.6萬人次?!?王鵬 趙玉梅)